13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 首 页 | 学习能力模拟图 | 对比欣赏 | 实时观点 | 十八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忽然想起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其实教育是一件安安静静的做的事情,而不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做的事情。当今教育要发展,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突飞猛进。可现在的教育心理学撑不起这个重担。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说还处在盲人摸象阶段。因为,教育心理学的突飞猛进的前提是教育心理学必须对人自身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懂得捕捉能力的切入点,知道能力的发展趋势和过程。而我们现在还一无所知。所以现状就是,谁说了也算,谁说了也不算。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在教育里有成就的还要说各种古老的宗教。他们能找到人自身能力的切入点——“善良”。佛教中有一个名词“慧根”。佛教看一个人有没有培养前途,就要看这个人有没有“慧根”。“慧根”是什么?“慧根”就是一颗善良的心。各种古老的宗教的入门教义中都要教人向善,多做善事。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一颗善良的心”,说白了就是“培根”,也就是中医中的一种说法叫“扶正固本”。
试想,一个阴险狡诈、穷凶极恶之人,不管你如何教育他也不会听进去;不管你如何教育,也很难有成效。不会接受教育,则很难与时俱进;不会与时俱进,那只能是穷途末路。
所以教育的切入点也要选择培养“善良”之心,以此来开发学生的能力。
找到了切入点,还要把握能力的应用、维护、发掘从宗教意识形态中提练出来。作为一种技术,为我们所用。
不仅如此,“善良”不仅是意识形态之始,也是意识形态之终。我们的意识能激发出去,还要能回落回来。回落不回来和激发不出去,同样是可怕的事情。
“善良”就象一块肥沃的土地,滋润着人类社会。反之,没有它我们的社会就会四分五裂、土崩瓦解。
祸事或因人类的不善而起,祸事或可因人类及时警醒而消。

 

版权所有   禁止翻录